当前位置:
网站首页>新闻动态>健康科普
健康科普

脑卒中后如何预防足下垂

发布时间:2022年08月02日 浏览次数:1249

      脑卒中后足下垂和足内翻是指各种原因(如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瘫痪,小腿后肌群张力过高)引起的踝关节形态的改变,足尖下垂,踝部不能有效背屈,足底部内翻,足底不能有效的接触地面,重心不能有效前移,从而导致在步行过程中出现画圈步态,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,严重者可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,一旦遗留足下垂后遗症,将造成永久性残疾。因此,对于脑卒中后有足下垂症状者必须精心护理,积极预防和治疗。
      足下垂的预防及康复小方法:
      1.体位:保持肢体功能位,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,侧卧位时背部用小垫枕支撑,患肢侧的膝下应垫起,以保持下肢处于功能体位,保证患肢不外旋,保持轻度屈曲,足与小腿呈90度。
      2.休息时床尾盖被要轻柔,盖被上勿放置衣物等重物,足底用沙袋垫起,根据情况早期应用矫形器。
      3.中药熏洗,促进足部血液循环、经络畅通,达到疏通经络、调理脏腑的目的。具体方法:用38~40℃中药浸泡患足10~15分钟后,点按涌泉穴。
      4.保持足部功能位置,无论平卧位,还是侧卧位都不能让足悬空,需要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,平卧时患侧髋、膝屈曲,并使足置于软垫上,侧卧位时患侧足下应置软垫。
      5.仰卧位时,踝关节做背屈外翻运动,每组10~15次,每天3~5组。
      6.拍打刺激小腿外侧肌肉,同时做踝背屈牵伸运动,每组15~20个,每天做3~5组。
      7.站斜板训练,斜板角度15~20度,每次站立20分钟,每天站立3次。
      8.双手抓住单杠或扶手深蹲,注意动作宜缓慢,每组10~15次,每天3~5次。
      9.针刺与按摩,对患肢行针刺和按摩疗法。针刺可对潜在神经反射起到刺激作用,上肢可选合谷、外关、曲池等穴位,下肢可取环跳、足三里、阳陵泉等穴位,每次留针30分钟,每日1次。按摩时手法要注意调节,肌张力高时安抚按摩,肌张力低时予以揉搓按摩。
      供稿:康复科  宋媛媛
上一篇: 高温天气,小心“吹”出热伤风
下一篇: 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——大风
版权所有: 许昌中医院
豫ICP备2021017559号

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984号

首页
专家
咨询
拨号
导航